“你知道濒危海洋生物有哪些吗?你能听懂美丽的珊瑚礁在说什么悄悄话吗?你知道放流的虾苗要经过‘体检’吗?……”
9月5日上午,向日葵小记者团专场在厦门公务码头拉开序幕,原本宁静的公务码头被一群来自各个学校的小记者们打破……
记者了解到,随着厦门市海洋文化增殖放流科普系列活动的推进,主办方除了接受社会志愿者报名外,还陆续组织不同行业、不同对象、不同科普主题的志愿者专场。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了解濒危海洋生物 ,解读珊瑚礁生态密码”,向日葵小记者团二十多位成员及家长共同作为志愿者,一起走上码头,向来自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工作人员、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专家、公证处公证人员了解增殖放流的各个环节及科学原理。
“原来,所有虾苗放流前要测量,要‘体检’,要做这么多工作呀!”作为志愿者的小记者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秘密”。
此次放流的品种是刀额新对虾。小记者们了解到,刀额新对虾俗称沙虾、泥虾,分类上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新对虾属。刀额新对虾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沿海,其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刀额新对虾对低盐、高水温和低溶氧有较强的忍耐能力,离水后也可较长时间存活,适于商品养殖。
虾苗们经过专家验收、公证计数等环节后,被虹吸管从车上转移到船上。小记者们随着放流船一同出海,参与了科学放流的全过程,当天共放流虾苗1.3亿尾。
码头课堂及海上放流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还一起来到多媒体教室,听取海洋专家厦门大学博导洪万树教授的厦门市海洋文化增殖放流科普课堂,专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增殖放流的必要性、科学性进行了介绍。
随后,厦门大学海洋学硕士、厦大海洋科技博物馆讲师团成员、厦门维尔海洋馆首席讲师陈海阳老师为志愿者们上了一堂主题“了解濒危海洋生物,解读珊瑚礁生态密码”的科普讲座课。听过两位专家的讲解,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 主办方]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承办方]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
[执行方]
厦门蓝海智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