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全部 24 研学活动 13 行业动态 8 教子有方 2

文旅融合不可忽视的十大趋势

时间:2020-03-25   访问量:1105
当前,文旅融合正处于新的产业发展期,作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在近日召开的第八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苏州创博会”),相关业内人士共同就此问题进行交流探讨。融合背景下,如何讲好文旅协同发展的故事?在产业迭代加速的今天,我们又要注意哪些问题?

文旅融合不可忽视的十大趋势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55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国内旅游收入5.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3%。今年1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8旅游经济运行盘点系列报告:旅游产业》预测,2019年“文旅融合”“科技创新”等将有力推动产业投资,并将继续发挥强大动能。

会上,苏州本土旅游互联网企业同程网结合大数据统计,针对当前文旅目的地发展,做出以下预测:未来小程序将成为旅游目的地标配;文化复兴和自信将进一步激发国内游增长;顶天立地型营销推动目的地可持续发展;以抖音短视频为代表的全民UGC激发或将成为目的地内容生产的重要方式;“跟着节庆去旅游”或将成为新潮流;以重庆轻轨2号线为代表的一切“网红”将引发目的地新一轮增长;创意内容或将引发旅游裂变式传播;旅游产业将成为全国扶贫中坚力量;跨界联合将为目的地旅游注入新活力;而跨境(文化)交流也将推动全球旅游的重点合作。

文旅融合需要做好的几方面工作

“文化的本质是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旅游的本质是体验价值和分享价值。”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文化委员会副会长祁述裕在“新业态·新经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论坛上这样谈到。

祁述裕认为,当前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开始出现了5个融合趋向:即从粗放发展到优质发展,从关注自然和历史到更多关注当下生活,从有限领域到无限空间,从物理空间到多维空间,从观光到更加注重体验和分享等。在祁述裕看来,目前中国文旅融合做得最成功的案例是张家界,张家界通过举办棋行大地比赛、邀请名家创作歌曲、引入法国蜘蛛人攀越天门洞等活动,融合了体育、音乐、演艺、娱乐等内容,实现效益最大化。

如何促进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怎样进一步重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质升级,如何优化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和加强市场管理,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品牌建设水平和促进对外交流融合,“这七大方面是下一步文旅融合要重点落实的工作”。

那么,文旅融合在顶层设计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祁述裕建议,需要认真梳理当地文化资源脉络,要注重从单一资源到综合资源、从单一业态到多种业态等进行资源整合。此外,还要因地制宜进行文旅融合项目规划规划。

文旅融合,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毋庸置疑,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以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书店等为代表的资源与机构因各自本身的资源属性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同时身居国内最发达的地级市,也许苏州博物馆的探索不失为一种具备一定借鉴意义的可行性路径。

作为苏州最负盛名的博物馆,自2008年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博物馆感受江南文化之美。近几年,以展览、书籍出版、艺术教育、讲座、论坛、线下文化体验等为代表的诸多文化活动的举办,也成为苏州博物馆流量的重大推动。在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负责人蒋菡看来,博物馆,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文创,则可以为日常生活增添仪式感。如果一个博物馆运营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成为在地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或是游客文化体验的刚需,最终这种类似“博物馆周边”的文化氛围的营造与熏陶都将影响一个城市的社交、精神文化需求等方方面面。

文旅融合的两个问题和三个需要




在文旅融合过程中,要在中国文化和国际表达之间进行有效转换,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推动文化自信的过程当中,文旅融合扮演着重要角色。“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在国家整体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文旅融合的基本原则。为更好地推进文旅融合工作,有两个问题和三个需要值得关注。 

image.png


两个问题

文旅融合要避免文化的符号化。过去,发展旅游是一回事,传承文化是另一回事;现在,文旅融合是希望把发展旅游和传承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前在文旅融合过程中更多可能是举着文化大旗发展旅游,但今天则更多需要借旅游的形式复兴文化。这也是当前提出文旅融合重要的出发点。
以往在文化大旗下,在没有完全了解对象文化的情况下,把目的地文化符号化、异化了,甚至出现过度消费的现象。文化消费的符号化往往表现为观赏的、统一的形态,而文化符号的内涵化则应该是体验的、个性的形态。

在文旅融合过程中,要减少简单粗暴的符号化文化消费,要更多地向市场传递文化符号背后的意义。与人们在自然环境中主要是尽情地玩耍,从而给身体更多的发展不同,在人文环境中要追求更多的沉浸体验,给大脑更多的养料。

文旅融合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文旅融合过程中,一方面,要意识到“任何文化,固化和回头都不是正道”,不能一味地向历史要文化资源,不能一味地觉得只有历史的才是文化的;另一方面,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文旅融合过程中,要积极探索传统和现代之间建立起转换通道的模式,要能在厚重的文化和轻松的表达之间进行有效转换,让古老的文化能够融入现代的潮流,让高贵的灵魂能够融入平凡的故事。

在文旅融合过程中,要在中国文化和国际表达之间进行有效转换,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image.png

三个需要

文旅融合需要文化自觉。文旅融合可以促进、提升文化自信,同时文旅融合的前提恰恰也是文化自信。如果没有文化的整理、挖掘、自觉、自尊、自信,文化就不能成为文旅融合的“源”和“体”。所以,如何让文化主体真正意识到文化的意义、价值是一个迫切课题,尤其是当文化主体跟草根、老百姓、跟每一个社会个体密切相关的时候,往往是缺乏这种文化自觉和自尊的,当然,他们也往往缺少文化的价值兑现的机会。
因此,在利用、挖掘文化时,千万不要把这些文化主体只看成是文旅融合的资源载体,而要把他们看成这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展主体。这也是文旅融合进程中践行主客共享理念所要求的。

image.png

文旅融合需要架设桥梁。创意产业对未来文旅融合发展、对旅游产业的未来有着重要影响,但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如果借助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创新时没有注意在文化和文创产品之间搭起桥梁,那很多文创产品就只是产品而已,只是文化的价值变现,甚至只是借助了垄断性文化资源的经济行为而已,与文化没有什么关系,也体现不出文化贡献和文化责任。
现在很多文创产品如果放到这些产品所依赖的文化资源所在地(空间)以外的地方去卖,如果不看这些产品上面印制的某某博物馆、某某文化文物场馆开发或许可之类的标识的话,人们基本上不会把这些文创产品跟它所依赖的深厚文化结合在一起,人们也就不知道产品背后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创产品只是一件看起来不错的商品而已。
当然,更为糟糕的是,更多地方还没有重视旅游产品作为文化传承传播载体的意义和价值,到处兜售着千篇一律的所谓纪念品。

image.png

文旅融合需要入脑入心。虽然文旅融合的道路已经走了很久了,但对很多人来说,文化始终都只是被观察、被赞叹的对象,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所知的多数只是文化的载体与表象而已,并没有深入到文化的本体和意涵当中。
至于通过旅游的方式是否起到了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滋养、对人的认知世界的丰富,则并不是一个完全确证的事情,就像《瓦尔登湖》中所讲的,“很多人,即使探寻遍了全世界,也没到过自己的内心深处。”我们看到过很多文化符号,但又有多少人让这些文化符号真正到达了自己的内心?
文旅融合如果要获得消费者的肯定,就要象文学创作一样,要“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诗人仓央嘉措曾经写道,“你见或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无论是人们见还是不见,我们的文化“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但是希望我们的文化能够像仓央嘉措在诗中写到的那样——“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让人们能够到文化的怀里,或者让文化住进人们的心里。让我们一起努力,在文旅融合的未来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上一篇:重新审视红色研学旅行的未来发展方向

下一篇:“人生航向早把握 自己做主当船长”大型海洋文化进校园活动演武小学站成功举办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