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由厦门市妇联、海峡都市报联合主办,厦门蓝海智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的第六届海西家庭教育论坛在厦门六中圆满举行。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田国秀教授为现场家长带来主题为“读懂孩子 从容陪伴——家长如何与‘成长黄金期’孩子更好地沟通”的演讲。
田国秀
田国秀教授从沟通的含义、沟通的要素、沟通的方式等方面全面诠释了家长应当如何读懂孩子,与孩子进行更好的沟通,还举了许多真实生动的例子,语言幽默诙谐,硬核干货满满,另现场家长连连拍手称赞。
活动现场
田教授还与厦门本地三位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嘉宾,围绕“亲子间,尊重与约束的界限在哪儿”进行思想碰撞,也给家长们提供了多维的解析,让家长受益匪浅。
台下观众认真做笔记
海峡都市报社社委胡斌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福建省的主流大报和权威媒体,海峡都市报始终把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放在重要位置。“为了将最前沿的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传递给更多的家庭,自2014年开始,我们就秉承‘让家长教子有方、让孩子快乐成长、让更多的家庭受益’的宗旨,联合社会各界举办海西家庭教育论坛,打造更加专业的家庭教育交流平台。”。目前,“海西家庭教育论坛”已经成为福建家庭教育界的一大品牌活动,每年都吸引众多家长到现场参与、学习。
厦门市妇联副主席朱秀敏在致辞中表示,历年来,厦门市妇联非常重视全市的家庭教育工作,系统谋划家庭建设,优化家庭教育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常态化持续开展“百场家庭教育讲座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活动,建立网上家庭教育服务阵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家庭教育小常识、分享家教微课堂;不断加强家教指导者队伍建设;深化家庭亲子阅读和亲子实践活动,因地制宜开设母亲教育讲堂,引导家长为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家庭教育无可取代,家庭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朱秀敏说,今年,厦门市妇联继续与海峡都市报联合主办第六届海西家庭教育论坛,打造这个公益性的活动平台,进一步推动厦门市家庭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也希望能为家长带来更多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家庭和、家风正、家教好。
在论坛上,田国秀教授不仅分析了这个时代,孩子的特性,还为家长们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如何与“成长期”孩子更好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当下这个转型的时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更多的是发展性的问题,更需要的是精神需求,家长要要读懂孩子,体会他们成长的烦恼。“家庭教育如果只看眼前,这种教育是没有未来的”,田国秀说,因此教育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田国秀说,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会有误区,他们觉得自己的经验、阅历都比孩子多得多,因此常常以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甚至常常觉得孩子总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田国秀提出,现在的家庭教育更要注重“同行者学习”,家长不要扮演引领者,而是要作为同行者,孩子在学习,他们也需要学习,与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临难解的问题,这样更利于有效的沟通。
田国秀教授也指出,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将情绪与沟通放在一起去处理。在演讲中,田国秀举了三个例子,分别是孩子作业没做,一放学就只顾看电视;接孩子放学,发现孩子比其他同学晚出来;怎么叫孩子都不做作业,只顾干自己的事。很多家长遇到这些事第一反应就是生气或者愤怒,而这中情绪的产生也往往决定了家长与孩子接下去的沟通会进入尴尬的境地,家长斥责孩子,结果只能是或是吵架或是冷战。
田国秀说,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中最有害的一种情绪就是愤怒或者生气。她说,如果上述的例子中,家长能快速准确觉察自己的情绪,发现自己的情绪其实分别是,失望,自己期望孩子能先好好做作业,但落空了;担心,担心孩子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或被别人接走了;沮丧,发现自己的话影响不了孩子。
然后,家长用“我”的信息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我下班一路上都在想你应该在好好做作业,现在看到你的看电视,我有点失望哦;我刚才好担心,害怕你发生什么事了;我感觉我说的话,你都不听了,你能告诉我,我要怎么做才能对你有影响吗。这种用“我信息”,而不是“你信息”,孩子不仅能体会到爸妈的关心、用心,唤起孩子真实的情感,还能消除和孩子的防御和敌意,接下去的沟通中,家长不仅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还能让孩子欣然接受。
观众们用手机记录台上嘉宾的精彩发言
田教授还与厦门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厦门外国语学校原校长赵继容,厦门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主任、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婚姻家庭指导师黄丽霞老师,家庭教育及青春期人格训练专家、乐道力行“父母道”体系创始人范津老师三位本地专家,一起针对“亲子间,尊重与约束的界限在哪儿”的话题进行一场思想的碰撞。
孩子在1-2岁之前的教育以母亲为主,但在3岁开始,形成三角关系,一定要有父母亲和孩子。如果是男孩,他是通过观察父亲怎么对待母亲,来学习做男人的;如果是个女孩,她就会通过观察妈妈如何对待爸爸这个男性。建议家长们,不要在孩子需要你的管的时候,你不管,但在孩子不需要你管的时候,你出来管。要尽可能早地一起做好“天”和“地”的配合,让孩子的教育更完整。当孩子不需要你陪伴的时候,从容地走开,不要让自己留遗憾。
其实每个时期都有节点,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做这件事情,他需不需要你,作为家长或老师,要从容教育,内心要很自信,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就很容易找到放手或约束孩子的界限,陪着孩子从容、自信及坚定地走过这个过程。
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妈妈要往后退一些,爸爸要勇敢地冲在前面,走在前面一些。什么叫青春期,就是孩子即将离开对父母的依恋,TA要走向社会,要独立,要有自己的行为,所以TA是茫然的,是不安全的。妈妈长期的爱护、细心,TA已经充分体会过,TA现在需要的是力量,要给他更多走向社会的经验。同时,父母要陪伴着孩子,在TA每一个困扰和焦虑的时候,关注孩子的变化,保持良好的家校互动。
个人认为,和孩子的沟通,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共情,即感同身受孩子的想法,要理解他说的事情背后原因是什么,要去理解他,理解他的情绪;二是倾听,我们和很多家长沟通中发现,家长很急于要给孩子答案,要把他所有的经验分享给孩子,而不会很认真地听孩子在说什么。因此父母要学习有效地倾听。
现在低层次的竞争就是体力的竞争,高层次的竞争是品德的竞争,品德高尚的人就容易成就优秀的人。所以,我认为立规矩,培养孩子优秀的品德,这是很重要的。
当孩子衣食无忧,家长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不要简单地用“对”或“错”去引导孩子。家长说话越中立,孩子就越容易听进去,越有教育效果。家长的要求,孩子都是想达到的,但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愿意,而是没有能力的问题。家长应该让孩子看到更多的可能性,TA就会为自己做更多的选择。
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太自信,要和孩子平等沟通,把你的观点和孩子平和地说清楚,相信只要亲子关系好,你说的话一定会发挥作用。
现场,四位专家还与现场的家长进行互动,解答家长的提问,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建议。
提问1
小学老师:发现学生谈恋爱,该棒打鸳鸯,还是走进孩子的心里?
田国秀教授:我不认同小学生谈恋爱这个说法。其实孩子在3岁以后,就渐渐学会了性别认同,想要谈恋爱就是一种对性别好奇的使然。如今说“早恋”,并不是恋爱真的提早,这只是恋爱的社会性延迟,老师要让孩子明白要把恋爱往后推,这是社会性使然。家长也要让这阶段的孩子知道人生不只有学习,因为学习的阶段确实很枯燥,要让孩子了解除了学习还有许多东西是很丰富的,比如自己的兴趣、家庭的快乐等,这样才不会让孩子更多地关注到两性关系上来。
提问2
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18岁,放养型,但高考并没有达到预期;小儿子3岁,该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还是要立规矩,规矩要在什么时候立,怎样立?
黄丽霞:家长要正确理解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一孩子的妈妈会想法设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对科普知识、文化知识等,这也是给了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给孩子立规矩并不是对孩子很刻板的规定,规矩的养成是父母带着孩子去做的,往好的方向做,做久了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习惯好了就是一种规矩。
赵继容:立规矩就是要反反复复地训练孩子去做,坚持反复去做,并让TA懂得要怎么做,以及做得到的奖励和做不到的惩罚。
提问3
高一家长:孩子上高一,心态很焦虑,成绩还不错,但对考试没信心,要怎么应对?
田国秀教授:如果孩子是因为学习而焦虑,那有可能是孩子害怕失败。孩子的焦虑和压力也许来自于家长、来自于周围的人,所以家长要从容陪伴他们,给孩子制造宽松的氛围,让孩子知道其实自己并不差,只要努力过、奋斗过就可以了。
范津:家长们要去自我学习,不要只是听完论坛,只留在理论上,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地去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除了干货满满的家庭教育知识,主办也为现场的家长们准备小惊喜,两轮抽奖,终极奖品是价值1299元的学生手机,最终被两位妈妈凭实力获得。
嘉宾为两位幸运家长颁发奖品
杨女士是两位厦门六中学生的母亲,听说论坛在学校举办,就来参加了。没想到,不仅能听到家庭教育名家的分享还能收获意外之喜,获得主办方的大奖,心情很激动。
杨女士说,为了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的她也是用心良苦,听了许多讲座,甚至报名家庭学习班。听了田国秀老师的讲座,让她了解了要怎样与孩子进行更有效的沟通,让孩子更能接受自己的教育和要求。
李女士拿到幸运大奖后,欣喜若狂,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来听论坛,去年她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听俞敏洪老师的讲座收获很多,今年就组织了11个同伴一起来听。
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不仅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也是家庭教育方面的从业者。“今天田教授讲的观点太到位了,很接地气,实践性也很强。”李女士对田教授的主题演讲赞不绝口,表示受益匪浅,她称田教授提到的“我信息”观点让她印象深刻,这个也很适用在夫妻关系上。碰到事情,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为对方好的,但情绪一起来,所表达出来的却常与潜意思的相反,最后适得其反,所以要学会觉察自己的第一情绪,然后准确地表达出来。李女士把论坛的内容及时发布在他们的工作群后,同伴都觉得这个活动很棒,明年一定要一起来参加!
现场捐书活动吸引观众参与
活动现场,还有众多家长带来家里孩子看过的图书,参与中国平安发起的“幕天捐书”公益活动,把闲置书籍,变为了爱心。“为孩子买了很多书,他看完后,我们也舍不得扔。现在有这样的公益活动,能够把这些书送去给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助力乡村图书角筹备建设,也让这些书更物有所值。”苏女士提了一摞来捐献。
据了解,截至2019年4月11日,“幕天捐书”项目已累计寄送超326万册书籍,建立12940个乡村图书角,覆盖147个国家级贫困县、1345所乡村学校、帮扶超46万名乡村少年。
捐书行动
来源:海都记者 林秋燕 陈志坚 郑薇/文 许茵茵/图
值班编辑:蔡嘉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疫情倒逼生态体验研学的崛起